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赴重庆参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备赛辅导与问题答疑会和以弘扬红岩精神为主题的红色研修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获得者张晋龙、邵琪二位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的赛制、备赛参赛经验和技巧。张晋龙指出,全国教学展示活动的趋势是越来越注重教学效果,以效果为导向设置赛制。教学展示活动的功夫要下在平常、回归本质,在日常教学中练就“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真本事。邵琪老师提出好的教学设计需要文献积累、思想积累、生活积累、实践积累,教学需要科研打底,聚焦学理分析,融入经典文献,拓展教学空间,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与会教师围绕学习内容进行研讨,大家踊跃发言,分享心得体会。通过备赛辅导与问题答疑,大家汲取了有益经验,深化了教学反思,增强了备赛参赛信心。
与会思政教师还参加了以弘扬红岩精神为主题的红色研修活动,大家走进渣滓洞、白公馆、红岩革命纪念馆、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也走进了那段沉甸甸的历史。渣滓洞本来是一个小煤窑,在解放战争时期却成了血淋淋的牢狱,成了屠杀共产党人的屠场。进入渣滓洞,大家首先来到刑讯室,里面摆放着各色的刑具。江竹筠、马秀英等几百名优秀共产党员在这里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特别让人愤怒的是,在重庆即将迎来解放之际,关押在渣滓洞的几百名共产党员惨遭杀害,英雄们倒在了黎明前的暗夜着实让人嗟叹。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后由国民党特务戴笠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工作需要为名购买。此后十多年,这里便成了一个羁押室和屠宰场。直到1949年下半年,国民党在溃逃之际,还残忍杀害了两百多名优秀的共产党人。令人敬仰的是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让大家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和洗礼。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参观时,老师们了解到红岩革命纪念馆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包括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1938年,八路军设立重庆办事处,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国民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纪念馆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大家带着崇敬的心情,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受那段峥嵘岁月的激情与热血。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学习,大家汲取到了宝贵经验,认识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积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红岩精神触及心灵,让人震撼,激发了大家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履行好思政育人神圣使命的强大动力。
据悉,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充电”“加油”,依托泰州市红色文化协同研究中心、新时代泰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实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地方历史文化”等三个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基础研究方向,通过红色寻访、学习观摩、集体备课、基地研修、教学调研、教育研究等方式,院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入职教师培训、青蓝结对等层次,分课程分方向形成立体化全覆盖式赋能助长模式,为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注入“扎根、深耕、勇闯、善创”泰院精神,增强思政课程实效性,加快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活力,不断夯实基础。